大學科研|港大研MRI機械人定位器輔助腦手術 提升精準度、時間減半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5/22 12:58

最後更新: 2024/05/22 19:02

分享:

分享:

港大研MRI機械人定位器輔助腦手術,提升精準度、時間減半。(王韻青攝)

港大工程學院團隊開發新型互動式多階段機械人定位器,用於立體定位神經外科手術,以術中磁力共振像(MRI)引導機械人定位以調節導管及針頭,並協助在深腦位置進行活檢、注射、消融等操作,提升治療腦腫瘤和柏金遜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手術的精準度、令手術時間減少超過一半。

最新影片推介:

機械人設計輕細,重203克、直徑為97毫米、高度為81毫米,配合微型無線全向追蹤標記,可在MRI下進行更為精準的三維定向及定位。帶領團隊的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郭嘉威表示,柏金遜症等深腦刺激手術,講求精準插入長針、引流儀器到腦部深處,外科醫生可透過機械人儀器定位器,手動插入探針或儀器進行活體組織檢查、激光消融術、電極植入等程序;而深度鎖止器可輔助設定手術器械,如探針及電極探入的深度,提升手術精準度。他又相信,當「機械人能夠消化得越多實時影像資訊時,準確度會相應提高」。

港大工程團隊研發機械人定位器以提升立體定位神經外科手術準確度。陳達明(右)。(王韻青攝)

機械人會安裝於患者頭骨兩側,以進行雙邊手術。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腦外科組主任及名譽臨床副教授陳達明指,運用機械人能雙邊同時進行插針程序,將該階段時間減半;過程中亦無需與病人對話、了解反應,故有望將整體手術時間由逾5小時,減至1至1.5小時內完成。同時,運用機械人無需人為計算數據、擔心手術過程中腦部出現移位,減少人為誤差情況。

新系統已通過人體標本及於頭骨模型上進行可行性測試,誤差少於3毫米;發明亦已申請專利並受知識產權保護。陳達明表示,日後會進行更多臨床前屍體測試,驗證系統可靠性,並優化系統;而本港首個術中磁振造影 (iMRI)系統將於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務,未來5年內亦將安裝2至3個iMRI系統,相信屆時有助推動MRI機械人定位器的應用。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